读懂城市丨告别野蛮生长,乳山“更新”再造城市生命力

频道:热点 日期: 浏览:1

潮汐湖水鸟。

海,是乳山永恒的背景,蔚蓝、清澈,亘古不变。

而岸上的风景与故事,则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更迭流转、潮起潮落,见证了一场深刻的成长与蜕变。

曾经,这座滨海小城因“白菜价海景房”被推至舆论风口,也在“鬼城”的标签中经历阵痛。好在,乳山并未在质疑声中沉沦,而是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决心,走向了一场扎实而有序的城市更新。如今,宜居、宜游、宜业的美好蓝图正加速变为现实。

乳山,是威海下辖县级市,有着“长寿之乡”之称。银滩,则是大自然送给乳山的礼物,因滩平坡缓,海沙柔腻,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这里的金色阳光、细软沙滩与美丽大海,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同样也没能躲过地产开发商的敏锐目光,一度成为海景房盛产之地。2005年至2015年间,银滩20多公里的海岸线塔吊林立、高楼迭起,“银滩海景房”声名远扬,卖遍了大江南北。

彼时,由于交通不便、缺乏配套,且大部分小区冬日没有集中供暖等问题,使得宣传单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愿景与现实产生落差,导致银滩难以长期留住度假和养老的外地客群,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屋的升值空间。

近几年,网络上流传的“低价房”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尽管背后原因纷繁复杂,但相关案例也映照出这座小城发展的困境与不足。

在银滩举行的”中秋百家宴“活动。

不过,转变已经到来,昔日的民生短板交出了一份新的答卷。我了解到,近年来,乳山积极推动银滩从旅游度假区向宜居新城转型。为更好服务银滩日益增多的居民需求,乳山全面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在医疗、交通、教育、供暖、购物等民生领域狠下功夫,全域提升精致城市新风貌,实现让游客从“旅游”到“旅居”再到“定居”的根本性转变。

乳山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面对银滩发展中存在的‘历史欠账’,我们不能回避。只有正视问题,才能一锤锤地推动改变。这几年银滩‘对症下药’,通过持续的、可见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不断向好的区域环境,让银滩的新老业主能够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把远道而来的游客,转变为愿意在此安居乐业的居民。”

抵达银滩之前,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失落的小城。但走访之后,原先的预设被迅速打破,这里有一众因热爱而选择留下的新居民,有书声琅琅的大学校园、有百鸟翔集的湿地公园、也有人气沸腾的烟火夜市……

种种画面让人意识到,银滩真的变了。这里并非遗落的孤岛,而是一个积极生长、努力向新的鲜活家园。

1、海景房

翻开中国北方滨海旅游版图,乳山是一个独特的坐标。

横贯神奇美妙的37°黄金北纬线,北倚有“仙山之祖”之誉的昆嵛山,南濒浩瀚缥缈的黄海,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瑰丽山水和秀丽风光。

在乳山,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银滩,温和的气候以及优质的滨海资源,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奔赴于此。1994年,银滩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02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为4A级旅游景区。

乳山银滩海岸线。辛戈 摄

银滩的价值被迅速看见,并很快被置入一个更宏大的时代叙事中。20世纪90年代初,海景房是许多人“诗与远方”的梦想安放地,为了迎合这种市场需求,我国沿海一线出现了房地产开发热潮。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银滩受到了地产开发商的青睐。《大众日报》2020年的一篇报道里提到,在这种大背景下,乳山银滩于90年代初确立了以房地产业拉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思路。

此后,银滩2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陆陆续续建设了100多个小区,并成功吸引了天南地北的“老年看房团”前去购买退休养老的海景房。来自全国各地的购买力涌进银滩,房地产开发更是开足马力,2007年至2010年,乳山房地产竣工总面积达562万平方米。

不过,那些曾经渴望“滨海度假生活”的老年人,很快发现银滩的交通、医疗、供暖等基础配套设施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预期,随之也引发了海景房销售的诸多矛盾与纠纷。近年来,网络上更是多次出现“白菜价”“一元起拍”等负面信息,将乳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5年9月中旬,当谈起时不时就会出现的“热搜”,乳山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科科长于俊男有些无奈,他告诉我,“网络上流传的低价房和房源位置、房龄、楼层、售卖目的等多种因素挂钩,并非银滩房地产市场的全貌。有些‘炒房客’做了亏本买卖,便因此唱衰整个城市。”

不过,于俊男也坦言,银滩的房地产市场开发时间跨度较长,早期的基础设施配套按景区的需求来建设,只能满足休闲旅游需求,无法支撑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和日益增加的常住居民,再加上一些宣传推销,因此确实导致了买房人群的心理落差。

此外,中介监管也存在一定漏洞。“以前,二手房市场门槛低,从业人员多为小代理、小中介,有着数量大且隐蔽分散等特点,他们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吸引眼球、争抢客源、恶意竞争,这些都对乳山的海景房市场和品牌造成了伤害。”于俊男如是说道。

学府广场。

为整顿监管海景房销售市场,2016年以来,乳山每年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建立中介行业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机制、推行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等举措,规范房地产销售行为。

2021年,乳山又创新建立并推行“六步购房法”,给购买新房的人群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其中,最值得关注无疑是“五天冷静期机制”,这意味着即便已付款购买了房产,在冷静期中也可以无条件退房。

通过多措并举的全方位监管,银滩因海景房销售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幅下降。

2、改变

对于外界所关注的房价水平,于俊男用“平稳发展”来形容。根据相关房地产交易网站显示,乳山银滩的二手房参考均价约为3000元。

而与国内很多城市出现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不同,银滩新房的价格远高于二手房,且对周边的配套建设有严格标准。以东部的金鼎隐秀项目为例,该小区距离海边约一公里,周边有仅一路之隔的大学、大型购物超市、酒店、美食街等。此外,商业综合体中多家连锁餐饮品牌店也已开业。据工作人员介绍,金鼎隐秀今年年底即将交付的二期项目售罄率已达90%以上。

从中得以窥见,银滩房产已从成长扩张向转型提质改变,特别是近年来,银滩持续控制土地出让规模频次,按照“好房子”标准,进一步加大银滩区域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力度,确保群众“买的放心、住的舒心”。

9月下旬,走进金鼎银龙湾小区,仿佛置身于一座大型公园。小区里不仅绿树成荫,还配备了露天泳池、水果采摘林、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最让居民舒心的是,小区建设了业主会所,在家门口就能健身、喝茶、阅读、绘画等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业主休闲娱乐需求。

今年70岁的李丰才是成都人,2016年和老伴慕名来银滩后,便在这里买房开启了退休养老生活。他说,“除了环境空气好之外,现在交通、医疗等配套设施都越来越齐全了,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参与。”

银滩宜居的生活,成了李丰才创作的源泉,他自作词曲写下了一首歌,“齐鲁圣地有一座大乳山,黄海银滩拥抱着月亮湾……鸟语花香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沁人心田……来吧来吧旅居伙伴,快快乐乐每一天。”

乳山市滨海新区建设局局长李振振表示,银滩的购房人群主要以旅居的老年人为主,他们对自己的需求都有明确的判断。相比曾经追求“看海”,如今他们更关心小区服务、周边配套、医疗资源、生态环境等,这也是近两年银滩努力在完善的部分。

在老年人所关心的医疗资源方面,目前,银滩设有乳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乳山市海阳所中心卫生院,两所医院均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为进一步方便银滩患者到市区就医,自去年6月份起,乳山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还开通了“亲人模式服务专车”和“惠民就医专车”,免费接送行动不便患者和外来游客等人群,切实提高银滩居民的就医满意度。此外,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开设的威海仁心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可为居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为了方便居民出行,滨海新区还规划设置了9条公交线路,基本覆盖了银滩的主要街道。值得一提的是,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仅在乳山市区内乘坐公交车免费,在银滩区域也可享受免费优待。一系列民生举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延伸到了教育领域,滨海新区建设了5所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级中学和1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的完整、优质、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

滨海新区社区开办的柔力球社群。

乳山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2024年,乳山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7.8%。

硬件完善之外,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候鸟”留下来?这是银滩近年来一直思考的课题。“我们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邻里社交平台等方式,增强外来居民的归属感。让他们对银滩有牵挂,来则倾心、去则想念。”乳山市滨海新区文旅局局长王丹表示。

3、再出发

步入初秋,银滩多了几分从容的诗意。

我沿着蜿蜒的海岸线行走,脚下是闪着银光的细腻沙滩,像一条无垠的缎带在阳光中舒展。不远处,有游客拍照打卡,有孩童追逐嬉戏。再深吸一口略带湿咸的海风,气息瞬间沁人心脾,仿佛将大城市的喧嚣一扫而空。

有点难想象,这里一度因散乱养殖牡蛎而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2021年起,银滩分步实施海岸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共拆除沿海违建10万余平方米,拆除围挡4000余米,异地安置养殖户170余户,并先后建设了北斗湾体育公园、月亮湾休闲公园,以及3处口袋公园。经过两年的努力,50万吨牡蛎年产量与生态修复并行,20多公里的银滩从养殖区蜕变为生态旅游带,还景于民。

“风从海上来”景区。

每年5月至10月,银滩居民与游客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为全方位提升旺季的文旅体验,银滩以“文旅+”融合推动城市发展。其中,包括打造“风从海上来”、银滩海洋公园、潮汐湖水上运动基地等10余个特色文旅体项目;举办“Yue会银滩无人机烟花音乐会”等特色活动;引进并承办全国桨板U系列赛、山东省沿海骑行大奖赛、乳山半程马拉松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全方位推动文旅市场从“银发游”到“全龄旅游”转变。

《快乐向前冲》乳山银滩赛道。

今年32岁的白玉龙是一名退役军人,8年前他和父母从齐齐哈尔搬到银滩定居,他告诉我,“现在适合年轻人的活动越来越多了,艺术节、音乐节、烟花秀等等,从白天到黑夜玩法各不相同,地标建筑大拇指广场上总是人山人海。”

随着银滩这几年的不断改变,不少老人认为这里确实是适合养老的理想之城。也有一线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试图把这里当作回归生活本质的“桃花源”、逃离压力的“乌托邦”。不过,网络上依旧有人担忧,乳山在产业基础和人才吸引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该如何规划长远的发展路径,让年轻人留下来?

面对追问,乳山正以坚实的产业突破作为回答。据《威海日报》报道,去年以来,乳山海上风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先后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现代海洋特色产业聚集区。“未来几年,乳山市将迎来海上风电项目的集中投产期,预计到今年底,乳山市海上风电年产值将突破150亿元。”乳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产业的发展,必将对人才支撑提出迫切需求。为此,一项关于人才储备的计划已经落子。就在去年年底,位于银滩东部片区的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据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恒强介绍,学校积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在2019年升格为职业本科之后,开设了一批新工科专业。例如,配合乳山的风电产业,学校成立了能源工程学院,并开设了产教融合示范区,学生可以直接在学校实习实训。

“现在很多中小型城市,特别是小型城市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有高校布局,但学生毕业后留下来就业创业的很少。一方面是学生期望到大城市工作,另一方面就是涉及专业不匹配的问题。”李恒强进一步解释,“所以我们设立的专业很多都是围绕着乳山和威海的产业进行布局,这样一来,不仅能把学生引进来,在他们毕业之后也能留在这里,把所学的内容服务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让城市充满活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除了新兴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乳山的特色产业也硕果累累。乳山以“中国牡蛎之乡”闻名全国,这里拥有牡蛎养殖海域面积60万亩,年产牡蛎50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是世界顶级牡蛎主产区之一。

准备离开乳山时,我去了一趟位于海阳所镇的牡蛎融合发展产业园,乳山牡蛎在工作人员的细心分拣下,运往全国各地。这颗撬动百亿元品牌价值的产业“硕果”,外形并不似珍珠那样耀眼,却有着被海浪千万次打磨后的温润光泽。一如这座重新审视自我、积极改变的城市,将所有沉浮与磨砺都化作了向新而行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