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大好”的安能物流突然退市背后

频道:综合 日期: 浏览:1

界面新闻记者 | 特约记者 白帆

从年亏20亿到大刀阔斧改革转亏为盈,安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能物流”,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9956)不过用了2年(核实)时间。因此,前段时间的两次股市停牌,都让行业猜测安能物流可能是要并购某家企业的“好消息”。然而,1028日,安能物流一纸公告,最终宣布私有化退市。

改革之后,安能物流的转变有目共睹,盈利能力逐渐回归正轨。但为何由三家机构组成的财团依然要将安能物流私有化?退市之后,安能物流又将会做出哪些调整以寻找更理想的未来?

资本市场表现不佳,财团要约私有化

202111月,安能物流登陆资本市场,但之后安能物流的经营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为今日的退市埋下了伏笔。4年后的今天,安能物流终究还是要从港交所退市。

安能物流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退市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共同组成的财团(“财团”)发起,拟通过协议安排(“提案”)的方式,将其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与此同时,财团已经收到安能物流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的不可撤销承诺,以支持提案。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包括秦兴华及金云)合计持有安能物流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的35.74%

大钲资本在此次私有化退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截至公告日,大钲资本持有安能物流约23.42%的股权,是最大的机构股东,淡马锡和淡明资本没有明确持股。大钲资本管理资产规模约70亿美元,专注于中国医疗健康、硬科技、消费升级和企业服务领域内的投资机会。在安能物流的管理层中,大钲资本的合作人陈伟豪同时也是安能物流联席主席和非执行董事,在安能物流巨亏之际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也意味着,大钲资本早已深入对安能物流的管理。

从股价看,安能物流的退市依然体面。安能物流发布的公告称,本提案拟定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按股权价值计算,安能物流估值约为18.4亿美元(143亿港元),为安能物流自202111月中旬以来从未达到的估值水平。私有化价格较未受干扰日202593日每股8.20港元的收盘价,溢价达48.54%,该日期为安能物流股价及交易量出现异常波动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此消息让行业感到错愕。安能物流在其公告中明确注明:尽管安能物流成功调整了经营策略并实现了行业领先的盈利水平,但在外部环境不利及股票流动性不足的影响下,股价持续承压。股东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出售大量股份而不承受显著折价实为困难。

公告还提出,本提案为股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在确定性的前提下,以极具吸引力的溢价变现在安能物流的投资,并将所得资金重新配置至其他投资机会。

安能物流自9月中旬便开始了第一次停牌,预告有收购或合并动作。但直到1017日复牌,安能物流也未公布相关信息。1027日,安能物流再次停牌,随后便公布了可能私有化的相关内容。围绕安能物流的几次停牌,行业层猜测安能物流可能将与行业中的某家公司达成资本合作,但最终还是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

上市效果不及预期,安能物流想要甩开包袱冲刺

看似通过改革扭转局面的安能物流,实际仍被上市效果不及预期捆缚。

安能物流方面表示,维持安能物流上市地位的实际收益有限,退市将使安能物流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自2021年以来,公司股价长期承压,成交量低迷,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然而,公司仍需承担为维持上市地位所产生的行政、合规及其他相关费用,管理层还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履行上市公司义务。”安能物流方面表示,鉴于上述情况,并综合考虑相关成本与资源投入,维持上市地位对安能物流而言收益有限。

安能物流的上述表现道尽酸楚。自其上市以来,市值大幅下跌,融资能力薄弱,而上市还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去维持,这对曾经信誓旦旦上市的安能物流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加持的光环,反而成为了负累。

安能物流自202111月底上市之后,其股价一路下跌,从上市最初的13.723港元/股一路下跌至20221031日的1.733港元/股。之后,安能物流的股价开始回弹,至20251024日,安能物流的股价已经恢复至9.4港元/股,呈现V型上扬的态势。虽然不及最初的高点,但回弹力度较大。对比行业来看,安能物流当前市值约110亿元,大幅落后于顺丰、京东物流、德邦快递等公司。

从盈利来看,安能物流2021年归母净利润巨亏20.15亿元,2022年亏损4亿元,合计共亏损24.15亿元,一直到2023年安能物流才实现扭亏为盈。在安能物流上市之后的这几年,安能物流整体共亏损超过10亿元。

这的确不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大钲资本2020年投资安能物流,对安能物流来说是救安能于水火之中,同时也希望能够在资本市场有理想的回报。如果做不到,资本也需要破局。

“双方在过去几年的理念应该出现了较大不同,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显现出来了。”在赵小敏看来,安能物流今天的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竞争愈发激烈,安能要放大招了?

近两年,快运领域消息频出,市场排名也发生着微妙变化,聚焦3-300KG货运服务的安能物流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降价也成为必然要使出的招式。此外,自动化设备的布局、车辆等设备的更新,都需要花费较大资金。

从市场排名来看,安能物流整体上稳中有升,但失去了零担快运市场第一的宝座,2024年起货运量居于第三,前两名分别是顺丰快运和德邦快递,其中顺丰快运是顺丰旗下公司,业务协同自不在话下。而德邦快递是京东物流旗下公司,双方的配合度越来越高。位居安能物流其后的,则是中通快运和跨越速运、壹米滴答、百世快运、顺心捷达等公司,这些公司均有其他物流企业相互倚靠,而非像安能物流一样单打独斗。

安能物流也曾扭转乾坤。从20229月开始,安能强势启动了一系列的“瘦身计划”,放弃对规模化的执念和价格战打法、 拉直干线运输线路、取消罚款让利加盟商、缩减投资布局等。在物流行业纷纷拓展版图之际,安能选择深挖存量市场,看似收缩的策略却让安能一举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不过,至2025年中期,安能物流的改革效力逐渐式微,今年上半年营收为56.25亿元,同比微增6.4%,毛利率达到15.6%,净利润为4.20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7.54%。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改革之后的安能物流在2024年的净利润达到峰值——7.497亿元,但增幅也在显著下滑。资产负债率方面,安能物流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降低至40.06%。同时,安能物流经营现金流也在持续降低,今年上半年下降3成至6.754亿元。

因此,还有分析指出,大钲资本私有化安能物流显示是对安能物流现状的不满,未来大钲资本可能会亲自下场改造安能物流,再重新包装上市,实现利益最大化。

赵小敏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瘦身策略让安能物流短期迅速恢复,但行业还是希望看到安能物流更多的可能性。“做减法之后还要做乘法和加法,不然股东如何实现更好的收益?”赵小敏说。

安能物流业在其公告中提到,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安能物流需要推行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的战略举措。退市后安能物流不再受到短期资本市场预期、股价波动及信息披露义务的压力,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推进其战略重点。此外,要约人计划保留安能的现有业务,强化各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积极寻求新的战略与发展机遇,并持续落实长期增长战略。除正常业务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外,要约人亦计划聘用公司现有员工。

赵小敏则推测,财团对安能物流具有更强的主动权,未来也会沿袭他们的策略操盘安能物流,比如业务进一步扩张等等。至于团队的调整,赵小敏预计变化可能会比较大。

对安能物流而言,退市并非终局,而是新一轮比拼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