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自然资源部周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局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数据显示,海洋资源供给水平稳步增强。前三季度,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项目涉及投资额6419亿元。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17.7%,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42.1%。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前三季度,海洋船舶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海洋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7%、6.2%,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6.5%。
另外,海洋旅游业持续复苏,增加值同比增长7.0%;邮轮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全国邮轮港口接待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28%。
自然资源部当天发布的数据还显示,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前三季度,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0%。海洋药物研发有序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104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试验。

另外,海洋信息服务业加快培育,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在浙江上线,深圳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在天津完成集成并进入测试验收阶段。涉海金融市场释放积极信号,18家涉海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260.0亿元,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33.7%。
北京物资学院教授孙前进此前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表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大国间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未来应该一方面做好海洋经济长远战略发展规划,做强海洋运输及其与海外仓建设、国际供应链的组合联动,搞好海洋油气开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着实实践海洋强国战略。
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坚持陆海统筹,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建议》还提出,实施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和海域海岛开发利用,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强化深海极地考察支撑保障体系。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提高海上执法和海事司法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正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布局,列出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例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30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将稳步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经济创新示范效应显著提升,海洋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广东省提出,要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